忽如一夜春风来 Clubhouse遍地开
上周,本来默默无闻的Clubhouse(后文简称CH)因为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的【开房聊天】,突然变成了全国最炙手可热的App。和这个时代的其他爆款商品一样,一瞬间,我周围的朋友要么玩地不亦乐乎,整天挂在上面,要么苦苦地在朋友圈求邀请码。
因为限量是残酷的,一方面是CH的行销手法,一方面是团队还在努力升级App的基础设施以应付更大的流量,所以必须先限制使用人数。但终究“供不应求”的邀请码造就了CH的神秘感:不管这是什么,我也要跟风!一时间大家都患上了#CH FOMO(Fear Of Missing Out)。有许多矽谷科技业和美国影视圈大咖都已经在这个小圈子中与使用者聊天互动,而这种可以在同一个俱乐部聊天室里面与名人和见不到面的好朋友近距离接触的感觉,更让使用者趋之若鹜。
Clubhouse在2021有远大的目标:让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使用,为此也拟出了具体方向,包括打造适用于Android 的App、规模化基础设施以支援更高的流量、提供快速的支援侦测并防止恶意言论、优化内容推荐、投资创作者帮助内容变现等等,想知道CH到底在火什么吗?赶快跟随英国梅森会展一起来看看吧!
# 到底是什么?
Clubhouse是乘着新冠疫情的东风起来的。疫情让硅谷彻底封闭,以往能线下交流的生活一去不复返,那怎么满足大家线下见面聊天的需求呢?
CH被誉为下个世代的语音社群媒体App,也有人称它为【互动式Podcast】。两位创办人Paul Davison 和Rohan Seth 都是连续创业家,有许多产品开发和社群媒体应用的经验,而他们表示,CH的使命在于:“ 在关掉App 以后,你感觉更好了,因为你得到了一段更深化的友谊、认识了新的人并且学习到了新的东西”。音频社交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近期,CH却让人看到了音频社交的新可能。
也许比较形象的类比是【实时的语音群聊 / 不开视频的Zoom / 自驾游路上的对讲机】。你和几个朋友约好了聊一个话题,打开CH建一个房间,然后就开始聊,对这个话题或者对你们几个人感兴趣的朋友,就可以进来听一听,也可以举手发言。
映射到真实生活中,它让小编想起大学时代的英语角,人们三五成群的在广场上聚在一起聊着各种主题,你可以每个局都凑过去旁听,感兴趣的就留下,觉得无聊就继续逛。可能这就是Clubhouse名字的意义。
# 十亿美元估值
Clubhouse于2020年3月成立,5月产品还没出来就已估值1亿美元,到2021年1月注册用户不到300万,完成1亿美元的B轮融资,且估值达到10亿美元。
Cloubhouse 在产品设计上选择陌生人实时语音聊天模式,通过实名制营造可信、真实的社交氛围、提高聊天质量,同时在互动形式上充分放权给用户进行创新,不设房间名称、不设角色上限。这套设计思路将多人实时语音这种模式毫无折损的交给了5000名内测用户,由他们完成了早期社区氛围、文化的塑造。
这款产品用户端的数据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部分内测使用者的日均使用时长达8小时,大部分内测用户对于产品的体验也都给出了高度正面的反馈。
# 独到之处
高估值和出色的用户数据背后,Clubhouse这款产品并不复杂。简单来说它是一款实时聊天室。用户可以选择发起或参与一场聊天,一场聊天中包括主持人、讲者和听众三种不同的角色。用户既可以成为讲者和大家【连麦】,也可以单纯作为听众无需发言。这种模式并不新鲜,国内的YY语音早在2009年就开始做实时聊天室。CH的独到之处究竟是什么?
用户喜欢CH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认为在CH上能够获得真诚、深入、新奇的线上社交体验。这种体验包括但不限于结交新朋友、构建更深厚的友情、碰撞思想、交流观点以及学习新知识。就目前用户反馈来看,社交的深度和质量是区别CH和其他国外社交平台(FB, IG,Twitter等)的主要因素。这也正是CH的创始团队所希望实现的产品使命——让用户之间建立真诚、高价值的社交连接。
# 塑造新的社交体验
Clubhouse是如何塑造这种社交体验的?
亮点1:选择语音为媒介、搭配实时聊天室模式
相比起视频聊天,用户参与音频聊天的门槛更低,不受环境制约。这有利于扩大产品受众、提高聊天的匹配效率。
虽然语音有这些优势,但用好这一媒介却并不容易。在CH之前就有很多产品在语音社交领域进行尝试,但这些产品的普遍问题在于社交体验不及现有的播客或图文社交产品,因此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
基于之前不太成功的语音社交尝试,究竟如何才能做好语音社交体验?CH给出的答案是基于陌生人关系的实时聊天模式。实时聊天能最大化的发挥语音能够承载情绪信息的优势,为用户提供类似线下沟通的社交体验。这是其他图文平台都无法做到的。陌生人关系链一方面能够降低语音聊天的撮合成本,另一方面也为用户的社交体验增加了新奇感。
在选择这一社交模型之后,CH要解决的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促进高质量聊天的产生,这涉及到【谁来聊】以及【聊什么】两个问题。
亮点2:【谁来聊】—— 通过实名制让用户知道自己在和谁聊天
CH鼓励用户使用真名和真人头像注册。这是区别CH和国内语音社交平台最大的因素之一。实名制对于用户的社交体验有两大影响:(1)对于发言者来说,实名制会让用户承担由于发表不当言论对于个人声誉的影响,因此发言时会更加审慎;(2)对于每一个聊天参与者来说,实名制有利于增强社交的真实性、亲近感。人与人之间建立深度关系的基础是知道对方的身份、样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CH并非是传统定义中的【陌生人】社交平台。他的社交关系链和Twitter类似,用户之间可能并不认识,但可以通过名字、头像等了解对方的真实背景。这一产品决策弥补了陌生人社交中参与双方缺乏信任感的问题,帮助用户建立了参与聊天的心理基础。
但是,CH平台近期也出现用户冒充名人的现象。创始人表示在产品正式开放之后,预计会采用类似Twitter和微博的大V认证方式。同时,平台也正在建立一套举报/反馈机制保证实名制的有效落实。
亮点3:【聊什么】—— 给用户充分的自由
CH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产品设计,聊天室不设置标题、描述,仅显示参与者人名。这种设计在聊天室产品中非常少见。大部分语音社交产品都会要求聊天发起者填写房间名称、描述等,从而帮助参与者对于聊天室内的互动产生明确的心理预期。但另一方面,提前写好聊天主题也限制了聊天的多样性、随机性,往往需要主持人有意控制聊天方向。
相较之下,CH设计的优势在于顺应社交、聊天本身的随机性。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构建深关系的过程本来就是高度动态的。社交的乐趣很多时候也正在于那些让人出乎意料的惊喜。这种随机性也有利于用户在聊天过程中进行自创新,产生新的互动玩法、社区文化。
CH选择把决策权完全交给用户,由用户自己决定聊天的参与人数。这种设计背后的思路和不设置房间标题是一致的:给用户充分的自由,让用户自己决定聊什么、怎么聊。这种理念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CH在早期社区运营上最重要的思路之一:由用户主导平台的创新与演变。
亮点4:五千人内测,由用户主导的平台创新
CH上线五个月依然保持邀请制内测状态。5000名内测用户中有较多矽谷投资人、科技公司员工、也有一些娱乐圈、政界人士。在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CH在产品设计中非常注重给用户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己来决定要获得怎样的语音社交体验。因此,早期用户的创造性是平台社交形式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 聊天类型
第一类类似互动形式的播客。CH上有较多科技圈、娱乐圈、媒体界甚至政界、法律界大佬。网景公司及a16z创始人Mac Andreessen、美国说唱歌手E40、著名新闻评论员Van Jones、前三藩市市长London Breed都是内测用户。CH上有一类聊天主要是由这批行业大佬、名人进行观点分享,和听众进行问答互动。这种聊天形式贴近于具备互动感的播客。
另一类是社交属性更强,用户参与度更高的聊天。这类聊天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可以看三个例子:
时事探讨、辩论:乔治佛洛伊德事件发生期间,CH上开始出现时事讨论类型的聊天。有部分用户认为针对这种充满争议性的议题,实时聊天的形式更有利于人们交流不同的观点,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比之下,Twitter的图文形式会进一步分裂不同阵营。
闲聊:这类谈话类似在线下结识新朋友的情景。大家会介绍自己、讨论彼此感兴趣的话题。【Clubhouse -> Zoom】的转化路径也时有发生:部分聊的不错的用户会选择和新认识的朋友用Zoom进行视频聊天。
派对(Party):这类聊天也被CH用户称作【巴士后座(Back of the Bus)】。这是CH上自发形成的一种互动形式。聊天室中每个人都有主持人权限、可以自由发言。聊天内容高度流动、随机,类似线下派对。
* 用户通过Clubhouse认识之后用Zoom开烹饪派对
除却上述聊天类型之外,CH依然在不断演化出新的聊天形式:读书会、在线约会、创业训练营、单口喜剧表演…… 内测用户普遍认为CH能够不断给人充满惊喜的社交体验。这些惊喜并非来自CH团队的有意设计,而是用户在这款产品的框架下进行的各种自发创新。或者更本质来说,是实时语音这种介质本身的无限可能性。
# 写在最后
Cloubhouse在产品设计上选择陌生人实时语音聊天模式,将多人实时语音这种模式毫无折损地交给了5000名内测用户,由他们完成了早期社区氛围、文化的塑造。
在这批内测用户看来,CH是一个能和名人互动、获取他人经验,知识的学习平台;是一个能够针对实事议题进行理性讨论、促进不同观点交锋,促进人与人相互理解的公众讨论平台;是一个能够认识有趣的灵魂、结交挚友的深度社交平台;也同样是一个休闲玩乐的娱乐平台……
这些极度正面的用户评价让人们对CH的未来充满了想像。一个全球化的实时语音社交平台会是怎样的?又将给世界带来怎样的不同?一个通过语音连接的社交网络是否真的能实现CH的愿景,在人与人之间构建更多真诚、深刻的连接?
无论Clubhouse最后是成功还是失败,它已经向我们展示了语音社交的无限可能。